目前分類:宅女的卡夫卡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因為關鍵字的關係, 這篇文章會被搜尋到. 基於某種深不可測的理由, 我換了標題. 還有, 我不由自主地畫了很多重點. 就這樣.


本文轉自豆瓣網

2009-02-23 00:33:14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陋室空堂, 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 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 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 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 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 銀滿箱, 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 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 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 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 致使鎖枷扛;
昨憐破襖寒, 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 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 到頭來, 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沒買新的中文書, 只好找出舊的看. 可惜會想通的根本不必提醒, 想不通的到死都還是這樣.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Aug 23 Sat 2008 11:08
  • 訃文

不要站在我的墓前為我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不曾睡去
我是萬千呼嘯的風, 飛過細雲如絲的基隆海邊
我是柔和細膩的雨, 灑落竹子湖的海芋田
我是清幽安靜的晨, 瀰漫在銀岸蜿蜒的淡金公路
我是威武雄壯的鼓, 奔騰無垠無界的嘉南平原
我是溫暖閃耀的星, 照耀列姑射的靜謐長眠
我是唱歌的鳥, 我存在於一切的美好
不要站在我的墓前為我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從未離去

這是禁咒師完結篇裡, 當舒祈準備跟隨魔性天女自沉列姑射島嶼根底, 以挽救全島生靈, 為自己所寫的訃文.

我自從買了這整套書, 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身為一個平凡到接近隱形的路人, 這個世界有我沒我都感覺不出差別. 不過我還是希望當我要離開的時候, 有如此的胸襟和氣度.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禁咒師 VI, VII . 蝴蝶
我收到書的當天就熬夜把這二本看完了, 真是讓我感動得又哭又笑, 蝴蝶大人呀, 請你多保重身體, 才能繼續造福我們這些讀者呀!

胡雪巖 . 二月河&薛家柱
上下二冊快看完了, 說實在和二月河寫的康雍乾比起來, 這本比較沒有深度, 許多情節都簡化到讓我以為作者想像力不足或找不到資料無處考證. 我本來覺得高陽那個嘴碎的老頭太囉唆, 寫個胡雪巖東扯西拉一大堆煩死了, 但是看完二月河&薛家柱二種筆觸不協調的版本卻有一點失望, 唉!

不過這本書也不是全然沒價值, 雖然在描寫商場人性政治鬥爭上稍嫌淺薄, 但是在敘述江南風景或小人物言行體態, 還算是功力不錯的.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迷上了蝴蝶的小說, 尤其是禁咒師, 對生活中許多事件都會露出心領神會的微笑. 

昨天寫完充滿髒話排泄物的文章, 不知為何今天心情卻詭異地好, 或許是因為禁咒師 VI 開始連載, 第七集完結篇又快要上市的關係吧. 看到蝴蝶的部落格公告完結篇上市, 居然有熱血沸騰, 夾雜興奮和感傷的心情. (吸鼻子...)

所以, 這個週末我就要上博客來把想要的書一古腦給他買下去, 當成最近衰神附身的補償. 反正我去年感恩節聖誕節都沒去 shopping, 省下的錢現在就好好花吧! 



ps. 咦, 省下的錢不是在 Vegas 花完了嗎? 不管啦, 那是去年的事, 和現在沒關. 

ps2. 禁咒師第六部連載網頁如下:
http://blog.pixnet.net/elegantbooks/category/list/887356/1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歿世錄本來是我預購禁咒師 V 失之交臂的贈品, 現在在蝴蝶二館連載完畢了:
http://blog.pixnet.net/elegantbooks/category/list/799888/1

在這種水深火熱的日子裡, 果然只有蝴蝶大人的故事才能安慰我的心呀!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大眼妹 11 月要回台灣, 如此良機當然要好好坳她一下, 所以要了她家在台北的地址, 就偷跑去博克萊訂了一些書, 讓她幫我從台灣帶回 LA.

會想叫朋友帶書是因為最近博克萊 (或是 shipping company) 越來越黑, 不但一如往常收取 NT$250 基本搶錢費, 和書籍原價的 40% 當成寄到美國的運費 (一般在博克萊買書都有 75 折到 85 折不等, 但若要算運費, 是用書籍的原價 X 40% 來算), 再因應油價上漲, 多收了 15.5% 機車靠么燃料費用, 看到計費方式之後整個人就不爽了起來, 青筋爆露心裡大罵髒話. 所以如果訂書寄到台灣的地址讓朋友幫我帶回台灣, 不但享受折扣, 免運費, 更好的是連罵髒話的力氣都可以省下來, 真是一舉數得呀.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手癢, 加上朋友要買書, 所以就訂了幾本意思意思. 上週六下訂單, 今天收到, 真是迅速呀!! 

最近一直有新書看, 每天心情都好得不得了, 就連不小心遇到一隻老豬頭, 都無法影響我的好心情, 難怪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就是我一邊看書一邊照鏡子自我陶醉啦), 還有書中自有豬頭退散帖, 多多看書包你百毒不侵, 無論豬頭白目或是頭腦裡裝大便的同事, 全部都變成透明人.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個月因應情勢不得不花了相當大的一筆支出, 使得我最近都在縮減生活預算, 不敢買名牌包, 每天早餐預算 1 元 (起士肉鬆麵包配奶茶或一罐 Slim Fast), 中餐自己帶便當, 做三明治, 或喝湯, 平均一餐 3 元. 晚餐不是吃附近超市賣的新鮮雞肉沙拉, 就是日本超市的牛井 (咦這個井中間一點不是唸ㄉㄨㄥˋ嗎? 試了其他發音新注音都找不到說...) (USD 2.89) 加自己燙青菜. 每週只能和同事外出吃飯一次.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哪個台灣來的敢說中餐花 3 元還蠻多,折合台幣 100 元可以買到大便當, 簡直就是在討打. 你自己來 LA 用 3 元應該買不到大便當, 只買得到大便! (對不起我又粗魯了...)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個標題並不是在講一個淒美或堅貞的愛情故事, 而是在形容我在台灣訂的書在太平洋上流浪二個月, 終於在今天和我相遇的感人肺腑, 賺人熱淚的過程. (最好是啦~~)
 
前二個月好友愛咪小姐在台灣坐月子, 不但一人帶二個小孩, 自己也生病酷酷掃, 在風雨飄搖之時還抽空幫我訂了二批書郵寄到美國. 雖然據說愛咪的娘親和郵局北北是換帖的好兄弟 (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但是因為我對中華郵政"正名"的過程相當不以為然, 所以一直擔心我的精神食糧一失足成千古恨掉到太平洋中間貢獻給海龍王的圖書館.
 
不過呢...嘿嘿嘿..我今天早上在公司突然在總機櫃檯上看到一個蓋滿灰塵, 呈不規則形狀的紙箱. 我馬上感動得眼框泛紅, 喉嚨哽咽說不出話來. 好像看到走失的狗狗渾身髒兮兮還受傷掰咖, 突然出現在家門口一樣感動. 雖然清點時少了四本書 (箱子破掉了嘛...) 不過這批書來得真是時候: 我昨天剛"重點提示"地看完第二遍"歷史學家, " 再看一次"少年作家之死" 的詭異結局, 房間已經沒有新書存貨了, 然後今天早上一開完會就收到來自太平洋彼端的禮物. 人生如此哪還管那些機車黑豬肉風騷老阿罵在我周圍耍賤? 全都不重要了!!
 
我這次訂的書如下: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村上春樹)
雪梨 (村上春樹) 這本書自行脫逃游到澳洲去了~~
村上收音機 (村上春樹)
聖堂教父 1-12 (池上遼一) 2, 4, 12 冊去海龍王的教堂告解了~~
漢字的故事 (Cecilia Lindqvist 瑞典人唷!! 厲害吧!)
中性 (Jeffrey Eugenides)
巴別塔之犬 (Carolyn Parkhust)
圖說山海經 (作者不知道, 但解說和繪圖是由王紅旗孫曉琴伉儷完成)
時尚公關上流名單 (Lauren Weisberger 是寫"穿著 Prada 的惡魔" 的作者)
勇敢抉擇: Carly Fiorina 回憶錄 (Carly Fiorina)
一刀未剪的童年 (Augusten Burroughs)
大騙局 (Dan Brown)
布拉格精神 (Ivan Klima)
 
今天是我在 2007 年心情最好的一天唷! 我要去看書, 沒空再寫下去了. 大家保重吧!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要介紹一本有趣的書, 叫做 "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
 
在介紹之前先說些題外話. 看了英文書名, 首先就想對那位決定中文書名的兩光編輯 (或是編輯的主管) 從頭頂一巴掌巴下去. 這傢伙應該是杜X勝的忠實信徒. 雖然這種書名或許比較聳動, 比較能吸引人的目光, 不過想增加銷售量, 放一個爛書名和毫無設計感的封面應該不是最好的方法吧!
 
寫到這裡, 我忽然想到現在大家會不會開始把 "杜X勝" 用成 "形容某人中文程度不好" 的形容詞? (例: 天氣燠熱的 "燠" 你居然唸成 "ㄠˋ", 真的很"杜X勝"也!) 或是當成形容 "明明有錯還愛硬凹的傢伙" 的代名詞呢? (例: 客戶明明說要保單3/1生效, 那個死阿罵不但沒做, 還和客戶吵架, 活脫脫就是一個"杜X勝!") 我會這樣想, 是因為有一天和台灣的朋友MSN聊天, 突然福至心靈用正名後的中華郵政在豬年發行三隻小豬的郵票為例, 比較當年把許多路命名為中正路經國路還蓋了一座中正紀念堂的做法, 這二種媚上的行為, 哪一個比較無恥. 不過因為要把戒嚴時期的因素算在內, 所以很難比較.
 
現在導入正題. 以下的連結是博克來網站對這本書的介紹. 79折211元, 讓你了解何謂反社會人格, 作者並且貼心地附上一些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不被影響, 保護自己的原則和方法. 這種價錢不是不便宜.
 
 
若要看更精簡的摘要, 請到以下 phyllis 的 blog. 雖然我對她最後一段的kuso感想不是 100% 贊同, 不過十分佩服這位有文字媒體網路工作經驗的朋友, 將雜亂無章的東西, 寫成頗有趣味的文章的功力.
 
作者在本書中指出: (不好意思打字很累, 藍色的文字是我上博克來網站直接剪貼的) 
"根據當前精神病學的分類聖經--「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如果一個人擁有下面七個特徵裡至少三個特徵,這個人在臨床上,就足以讓許多精神病學家懷疑他有「反社會人格疾患」:
(一)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二)欺騙性,操縱性。
(三)易衝動,無法事先計畫。
(四)易怒,攻擊性。
(五)不顧自己或其他人安危。
(六)持續地不負責任。
(七)在傷害、虐待其他人,或是偷其他人的東西之後不會感到悔恨。"

看來連續殺人狂果然是反社會人格的極致表現呀!
 
再加上:
"這種人很會花言巧語,也很會做表面功夫,所以反社會人格者能夠把別人迷得團團轉,而這也就是某種光芒或是神授般的領導魅力(charisma)"
 
"而且,反社會人格者也以情感淡薄著稱,他們或許會說自己很有感情,但他們根本就沒有他們所說的那些情感,他們其實麻木不仁。他們沒有同情這種東西,也沒有興趣跟配偶談情說愛..."
 
同理可證, 無恥的政客們, 朋友的慣性劈腿的另一半, 精通 ass-kissing 的同事, 和連續殺人狂居然是同一種人, 殺人狂若是知道了應該想罵髒話吧!
 
看了這些反社會人格的定義, 首先就是偷偷計算自己符合幾項. 除了第一項的內容讓我稍稍心虛之外, 其他都還好. 而所謂的稍稍心虛, 並不是我"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是偶而"自行選擇"不想遵守. 至於是哪些社會規範呢? 嘿嘿, 我"自行選擇"不在這裡寫出來. 至於良知問題, 我相信我的良知大到可以媲美心室肥大患者. 除了看不起沒能力又不努力的咖小之外(對這種咖小的分析你也可以在本書中看到, 真是不得了呀!) 似乎一切都是個平凡的正常人.
 
當然, 工具書之所以有價值, 是有他的道理的. 本書除了分析反社會人格的形成原因和特徵, 也告訴我們一些辨識這種人和如何和不被他們影響的撇歩:
 
十三條規則─對付生活中的反社會人格者
一、最高則──必須承認有些人就是沒有良心。
二、在自己的直覺和權威角色(教師、醫生、領袖、愛 物的人、人道主義者、家長)之間,選擇聽從直覺。
三、把「事不過三」這條原則當作指導方針。
四、質疑權威。
五、提防拍馬屁。
六、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的看法。
七、不要跟他們糾纏不清。
八、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跟他們接觸或是溝通。
九、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十、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
十一、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理由,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瞞真面目。
十二、保護你的靈魂。
十三、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報復。
 
不過一言以蔽之, 若要不被影響, 唯一的方法就是訓練自己不要去在乎他們, 讓自己的生活和他們越少交集越好. (因為根據研究, 這種反社會人格是不可逆的, 翻成白話文就是沒葯醫) 所以你以為常佔你便宜的人會有一天良心發現? 錯! 連續劈腿的另一半會有一天浪子回頭, 在你面前剁下手指發誓不再犯? 錯! 貪污死不要臉的政客會有一天睡醒之後捐出財產變成好人? 錯錯錯!!! 作者說的好, "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第四次機會、第五次機會)要留給有良心的人."
 
對付他們辦法除了法律 (懲罰), 就是劃清界線. 這或許很難, 尤其當那些人是你的前任/現任男友, 親人, 認識數十年的朋友. 作者提供的13項原則只是一種一般性的指標, 面對熟悉卻不停傷害, 利用自己的人, 是無法馬上就做到的, 所以需要慢慢學習.
 
如果你用以上的標準來檢視週遭的人, 會不會赫然發現這種人比例之高, 似乎遠超過 4%? 你會不會開始像我一樣曾經考慮列出週遭的名單和回想他們是否有符合以上定義的行為? 然後開始想要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其危害? 如果你有在頭腦裡閃過這種想法一秒鐘, 就請你去買這本中文書名和封面乏善可陳, 卻有趣又實用的書吧, 我保證內容一點都不杜X勝!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正在看的一本書叫做"法國中尉的女人." 我是屬於村夫愚婦型的讀者, 對後設小說或後現代藝術創作是什麼碗糕完全沒概念. 喜歡看書, 看過的書只會分成喜歡和不喜歡, 喜歡的就留下來, 不小心買到不喜歡的, 看過之後就想辦法送人. 不確定喜不喜歡卻沒時間看完的, 就埋在書架的書堆中, 等有一天本王心情好不小心撇到臨幸一下. 
 
"法國中尉的女人" 就是我去年從博客來空運到我手上看了第一頁, 到昨天上廁所才看到第二頁的一本小說. 這樣說或許對喜歡 John Fowles 的人很不好意思, 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我現在只看了約 20 頁, 還不知道作者想把主角怎麼樣. 但是對作者所謂開放式的結局感覺很機車, 一點都不喜歡. 就好像和一個男生 date 了一段時間, 他開始問你對未來的打算, 還沒等你回答, 他就開始碎碎唸說 "我要玩也玩得起, 想定下來或結婚我也可以..." 一樣機車. (這個譬喻純屬虛構, 我花四從沒遇過這種優良的機車品種)
 
或許現在對這本書有任何評語還太早, 等我看完之後, 一定在這裡報告作者的機車程度.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聽到伊凡克里瑪 (Ivan Klima) 的名字, 是在校園裡和一個捷克人聊米蘭昆德拉. 他語帶輕蔑地告訴我說如果我喜歡昆德拉, 更應該看克里瑪的書. 當時我並沒有很認真地聽他的話, 只有記下這位作家名字的拼法就丟在腦後了. 不久之後我終於有機會看到時報出版的 "我快樂的早晨", 頓時驚為天人. 不過這是我唯一可以找到的中譯本, 其他英譯本又似乎晦澀難懂, 在課業壓力下也不會記得繼續找出他其他的著作. 所以長久以來, 他一直不是我心中所謂的一線作家.
 
偶然想起他是因為讀到劉曉波的一篇文章, "在刀鋒上行走--獄中讀《布拉格精神》", 或許有相似的政治背景, 他把克里瑪寫"布拉格精神" 的緣由和感想表達得入木三分, 只能說這種讀書感想的威力是我在這野人獻曝地靠么100年都無法比擬的. 我不見得 100% 同意, 但是絕對欣賞!
  
文章全文如下:
 
克裏瑪生於猶太人家庭。1941年,克裏瑪10歲、弟弟3歲,卻不得不隨同父母被關進泰裏茨集中營,一關就是四年,直到蘇軍把納粹趕出捷克。集中營給他幼小的心靈以一種刻骨銘心的極端經驗,因為,他的所有朋友(男孩和女孩)全都被趕進了毒氣室。他回憶說:“成批地死掉,屍體的搬運貫穿了我的童年,靈車上面高高地堆著那些額外的尚未油漆的棺木,人們推著和拖著它們,許多人自己也很快在這樣的車子上面告終。每天在大門口,我讀著那些不能再活著看到早晨的長長的人們的名單……從那些凹陷的、灰黃的臉上,一動不動的眼睛經常盯著我看,這些眼睛從來沒有人將它們合上。僵硬的胳臂和腿,裸露的頭皮突出地朝向天空。”

克裏瑪大學畢業後擔任出版社的編輯,1960年開始發表小說和戲劇。 在蘇聯坦克碾碎“布拉格之春”的佔領中,他表現得相當活躍。之後,克裏瑪去了美國的一所大學做了一年訪問學者。一年後,他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回到捷克。但在國內等待他的是失去工作。為了生計,他做過短期的救護員、送信員和勘測員助手,在謀生的間隙,他繼續寫作。而這樣遭遇,幾乎是有良知的捷克知識份子在當時的普遍遭遇。在將近二十年時間裏,他的作品與哈威爾、昆德拉等人的作品一樣,在捷克國內是禁品,只能以“地下文學”的形式流傳民間。

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座品味優雅的著名城市,也是一座悲情城市。在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它積累了自己的人文底蘊,也輪回在被佔領和解放之間。其中,最具悲劇性的佔領和解放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先是在慕尼克,英、法兩大國把布拉格拱手送給了希特勒;接著是史達林的紅軍趕走了納粹、解放了捷克。但這種“解放”很快變成另一種奴役,它變成了蘇聯紅色帝國的傀儡。而當捷克人想要自己作主時,蘇聯的坦克再次開進布拉格。

“1955年,共產主義者樹立了一座巨大的史達林紀念碑,七年以後,他們自己又把它推翻了。”

對於克裏瑪來說,布拉格的精神是“忍耐和不屈不撓”。因為“對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響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許多恥辱的失敗和野蠻的軍事佔領。世紀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記得這個時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猶太人被殺害,德國人被流放,許多偉大人物被驅逐後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鋪和咖啡館關閉:這就是布拉格帶給新世紀的遺產。”“布拉格人用‘卡夫卡式的’這個詞來形容生活的荒謬,而把自己能夠藐視這種荒謬和以幽默來面對暴力及整個兒是消圾的抵抗稱之為‘哈謝克式的’。”

儘管,我早就讀過哈謝克的作品,但在談論捷克知識份子時,我的視野中似乎只有卡夫卡和哈威爾。感謝克裏瑪,向我展示了布拉格悖論,也就是現代捷克知識份子的靈魂悖論,那種根植於卡夫卡式絕望和哈謝克式豁達的悖論。在我看來,這種悖論的深層是反抗獨裁的掙扎,即便是在卡夫卡的絕望感和無力感和在哈謝克的玩笑和幽默之中,也有不屈的反抗存在。所以,當前蘇聯的坦克開進布拉格之後,才會有堅持活在真實中的哈威爾和愛開玩笑的米蘭昆德拉,二者以不同的方式拒絕遺忘。可以說,拒絕遺忘,不僅是捷克知識份子進行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他們進行整體反抗的內在動力。

據克裏瑪的介紹,在前蘇東極權下的捷克知識份子群體中,不僅出現了哈威爾這樣的道義示範,而且有95%以上的人為了自由和良知而進行著各種形式的拒絕,只有不到5%的人甘願墮落為賣身投靠者。這當然是讓中國知識份子自覺羞愧的表現。我們沒有捷克人那種清醒和堅韌,僅僅十年的時間,六四的傷口便被遺忘,這不光是因為官方的強制,也是民族靈魂的冷漠。知識份子群體不能以言行來洗刷恥辱,既源於外在的政治恐怖,更源於他們生命中洗刷恥辱的衝動已經死亡。

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是《刀劍在逼近——卡夫卡靈感的源泉》。剛拿到這本書,翻開目錄時,最想讀的就是這篇對卡夫卡的評論,因為卡夫卡是我看重的作家。但我還克制住自己,生怕讀完這篇,這本書也就讀完了。等等,再等等,儘量延長一本好書中最好的篇章對精神的誘惑,以及可能帶來的心靈震撼和生命滋養,大概也是一種獄中的精神享受。在中國幾乎停止了思想的時代,說話和寫作,要麼是媚俗幫閒,要麼娛樂消遣;它們只不過是發出的聲音、印出的文字和拍出的影像而已,全無任何精神意義。故而,我更應該珍惜罕見的有意義的聲音與文字。

在克裏瑪看來,卡夫卡筆下的世界是荒謬的,但他的靈感卻來自最為樸實的本能:對個人的捍衛。他說:“當這個世界陷入戰爭狂熱或革命狂熱的時候,當那些自稱是作家的人受惑於這樣的幻覺,認為歷史比人更偉大、革命理想比人類生活更重要的時候,卡夫卡描繪和捍衛了人類空間中最個人和內部的東西;而當另外一些人認為建立地上的人間天堂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卡夫卡表達了這樣的擔憂:人可能會失去他個人的最後憑藉,失去和平和他自己一張安靜的床。”

而當舊制度的全面崩潰無聲地降臨時,捷克人不是以興高采烈的歡呼,而是以心不在焉的玩笑為它送終。這是哈謝克的遺產——天鵝絨革命。在暗無天日的時期,生存下去與反抗到底的姿態相互激蕩,不僅需要勇氣、耐心、韌性,更需要一種豁達而智慧的幽默感。在苦難深淵中微笑的人,需要的恰恰是卡夫卡式的冷靜與哈謝克式的幽默。

克裏瑪告訴我,極權制度的崩潰帶給反抗者的,不一定全是自由的福音,還有突然自由了的失重和無所適從。生活在極權制度壓抑下的反抗者,儘管他的聲音封殺,他的身體被囚禁,但他的靈魂從未空白過,他的筆從未失語過,他的生活從未失去方向。壓抑是恐怖,也是反抗的動力,正義的光環給壓抑下的生命賦予內在的充實,不僅可以給反抗者帶來自我成就感,而且也能為反抗者帶來道義聲譽。而如果反抗者對獨裁制度的坍塌不作好充分的心裏準備,那麼,一旦這種外在的壓抑消失了,代之以自由寬容的氣氛,面對失去明確反抗物件的眾聲喧嘩,也面對自由人追求享樂的新時尚,曾經在極權制度下目標明確的反抗,很可能變成昆德拉所言的“不能承受之輕”,那種找不到反抗的支撐點的無所適從,很可能將帶來大腦一片空白,以前的所有儲備似乎在瞬間統統失效,處於一種迷茫的或找不到北的失語狀態。蘇東劇變後的東歐異見人士已經如此了,將來的中國異見人士肯定更為悽惶。

中國文化從來都是極端世俗化的,沒有為知識人提供過獨立於官方意識形態的價值支撐,信仰的空白必然導致靈魂的膚淺,到處都是人格化的神,孔廟、道觀、佛寺裏供奉著數不清的偶像,帝王大禹是神,智者諸葛亮是神,武夫張飛是神,貞女烈婦也是神。流傳至今的儒、道和佛三大宗教,也被世俗的功利欲求所滲透。西方人進教堂,手中一本《聖經》,足矣!他們求得是自我懺悔和上帝啟示;中國人進廟宇求神拜佛,為的都是極為具體的功利目標(如,求神保佑好收成、多子多孫、發財致富等等),所以大都要帶上供品,實質上是在賄賂或收買神靈。

現在的大陸,遠不到獨裁坍塌的時候,僅僅是獨裁的殘暴和壓抑稍有放鬆,個人逐漸有了經濟上和非政治領域的私人空間,商品化消費化享樂化的浪潮也剛剛湧起,文化人們便陷入普遍失語的狀態中。市場經濟的假像似乎為他們逃離意識形態的壓抑辟出了一塊更自由更輕鬆的田園,他們又有了權力之外的獻媚物件,不但可以媚權且可以媚錢。在他們顧左右而言他的表達遊戲中,聲音中除了金屬的清脆悅耳外,再沒有令人震撼的調子;他們的文字中除了追趕時尚的字跡外,再沒有惶恐和謙卑的任何痕跡,理想主義者面對極權主義時的堅強,卻在後極權商品化的腐蝕下不堪一擊,自動投降,還美其名曰為自由化寫作。極權者沒有能夠埋葬的東西,卻被畸形的市場化和大眾娛樂所埋葬。盲目發展經濟和超前消費所製造的物質垃圾導致了環境污染,大眾文化所製造的精神垃圾則導致靈魂的污染,其增長之迅速遠非高速膨脹的經濟增長所能媲美。

想想吧,如果獨裁的大廈頃刻坍塌,叛逆性的知識份子頭上不再有道義光環,中國還會有所謂的良知知識份子嗎?舞臺突然消失,那束明亮的追光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演員失去了角色,臺詞失去了意義,所有反抗都被消解為沒有物件的虛無。

後極權體制對靈魂的腐蝕遠甚於對肉體的摧殘,道德敗血症的流行是後極權時代的鮮明特徵,對於不信神的民族尤其如此。金庸武俠中,歐陽鋒以密藏劇毒而聞名,那毒藥“黑如漆,濃如墨”,只一滴入大海,成千上萬頭鯊魚頓時斃命。小說中的劇毒是想像,毛澤東極權的劇毒卻是不爭的事實。毛時代,國人對權力和鬥爭的崇拜是赤裸裸的劇毒,不光毒死了幾千萬人的肉體,也毒化了幾億國人的精神,讓中國陷於全民性的愚昧、狂熱、仇恨和個人崇拜之中;鄧時代,國人對金錢的膜拜是裹了糖衣的劇毒,讓國人普遍地屈從於利益收買而出賣尊嚴,活在口是心非、惟利是圖、不擇手段的厚黑之中。正如克裏瑪所言:“每個個人,不管他內心如何,都必須仿效官方的樣板。他個性的發展受到限制,人類頭腦和精神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

這讓我想起愛因斯坦的警告:“……今天我們不得不驚恐地承認,文明社會中人類存在的支柱已經失去了其穩固性。一些曾經優秀的民族屈服於竟敢如此宣稱的暴君:能為我所用的正義才是正義!為真理而尋求真理已不再是正當的理由,更不會被容忍。專橫的統治、壓迫,對個人、信仰和公眾的迫害在那些國家裏公然施行,並被當作是正當的和不可避免的加以接受。世界上其他國家已經逐漸習慣于這些道德衰敗的症狀。人們失去了反對非正義和支持正義的基本反應——這種反應歸根結底代表了人類反對墮落至野蠻狀態的惟一保障。”

我還要警告自己,有六四冤魂在天上的注視,有六四難屬在地上的哭泣,有自己在秦城監獄中違心的悔罪,我曾堅守的做人底線,早在寫下悔罪書之時就被自己所踐踏。意識到自己的孤獨、軟弱、自戀,意識到自私的處世方式和偽裝的生存策略,這種內在的恐懼和憂患遠甚於監獄強加給我的恐懼和孤獨;人的有限和人性的弱點太需要敬畏和謙卑,通過自我靈魂的拷問來自我救贖和自我解放。這與其說是面對鐵窗的考驗,不如說是審視自己的靈魂荒野的考驗。

在集中營中渡過少年時代的克裏瑪,經歷過極端的殘忍和苦難,但在他看來,僅僅局限於苦難來看待這個世界或基於反抗壓迫的革命,並不一定能把受難者引向正義和自由。如果只有單一的苦難視角,“我們會被導向致命的錯誤,它們不是把我們引向我們想得到的自由和正義的境地,而是把我們引向相反的方向。對這些人來說,極端的經歷並不打開通向智慧的道路。”而很可能將他們引向歧途:“原先的無權者的權力經常比他們所推翻的前任更加殘暴。”

我現在的坐牢並非什麼英雄主義的壯舉,而只是一種自我懺悔和贖罪的極端方式,牢獄之災並不能給予我高於他人的道義優勢,何況,回顧八九運動以血腥的大悲劇收場,官權的野蠻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們也難辭其咎,起碼作為倖存者的風雲人物要負上一份道義責任。在我看來,嚴格的講,八九運動的失敗,不是學生及廣大民眾的失敗,而是黨內開明派和自由知識界的整體失敗。因為,學生和市民已經提供了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民意基礎,他們做的最多、付出的鮮血也最多,而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並沒有珍惜和利用這寶貴的民間資源。特別是自由知識界的失敗最為慘重,他們與黨內開明派的聯盟破碎了,與學生們之間的精神紐帶斷裂了,與民眾之間本來就極為脆弱的關係更是蕩然無存。極少數仍然堅持自由主義信念的知識份子,也只能處在自說自話的單打獨鬥之中,根本無法形成像樣的民間壓力。

在獄中的任何反省,首先是針對自己的,而且,不能把自我懺悔變成盧梭式的自我賣弄,或另一種方式的自我推銷。精英情結很容易演化為惟我獨尊的知識狂妄,知識狂妄又將自動墮入道德狂妄的泥潭,而一旦把英雄主義的道德高調用於指導現實的社會變革,就將變成猙獰而暴虐的殺人道德。精英式狂妄一旦轉化為對社會具有支配力的政治權力,也就意味著大災難的降臨。盧梭在其《懺悔錄》的開篇就大聲質問:“誰敢說比這個人強?”當這種道德狂妄的姿態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偶像時,以抽象自由為根據的絞刑架必然沾滿無辜者的鮮血,自由便走向了它的反面——不寬容的強制性暴力。

克裏瑪說:在極權暴力的威逼或世俗利益的誘惑之下,“寫作是一個人可能仍然成為個人的最後場所。許多有創造性的人實際上僅僅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作家。”

這就是卡夫卡式的寫作。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放棄獨立寫作,哪怕只為了給自己看。假如有一天我們無法以寫作維持起碼的生計,我就去找份體力活幹,以一種最原始也最簡樸的方式養活自己。

1999年2月9日于大連教養院
2006年11月16日整理於北京家中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愛身分地位" 是 Alain de Botton 的著作中我比較不那麼有興趣的一本. 比起其他柔軟浪漫又帶有幽默口吻寫成的東西, 這是一本我看了一年還不想看完的書. 看不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一天我拿來打誤闖進我房間的蜘蛛, 雖然之後把書的封底擦乾淨, 不過就馬上塞回書架沒有再碰過了.
 
我本來在看灰色的靈魂 (Les ames grises), 卻越看越被老年人的孤獨回憶搞得很沮喪而看不下去. 又不想拿起已經看過20 遍的雍正皇帝, 只好在我乏善可陳的書架上找出可能留有蜘蛛體液的 Alain de Botton. 不過, 看著看著我就終於想起當時不想看下去的理由了.
 
在第二章-勢利 中, 作者寫道:  
 
"...然而我們一但長大成人, 就必須在一個充滿勢利眼和冷峻人物的世界上立足, 而那些人的行為舉止就是造成我們地位焦慮的核心因素. 儘管有些朋友或愛人誓言, 即使我們潦倒也不會離棄我們(當我們心情好時, 甚至可能會相信他們), 但是我們通常必須爭取到那些勢利眼的肯定, 才能夠生存下去."
 
還精準地說明了勢利的定義:
 
"勢利的人以這種方式, 來決定哪些人或哪些事物才值得尊敬. 勢利眼的正字標記不是單純的好惡分明, 而是堅持認為社會階級等於個人價值."
 
還有行為模式:
 
"由於勢利眼只對名望和成就感有興趣, 因此一但他們認識的人發生外在條件上的改變, 他們也會隨即調整心中對那個人的評價, 而使人哭笑不得."
 
之後再以勢利衍生成的制度, 對社會政治藝術上的影響旁徵博引地做說明, 並用了珍.奧斯汀的曼思菲爾莊園 (Mansfield Park ) 的故事結構做了一個完美的譬喻. 可以看出作者有非常好的學問, 觀察力, 和分析能力. 然後就像買青菜送二根蔥, pizza 買大送小一樣, Alain de Botton 還免費提供受名聲地位焦慮所苦的人紓解之道. 最後, 再以嘻皮, 波希米亞文化, 和達達主義作為總結.
  
這...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有思想學問淵博的時代女青年, 不過大致看完這本書, 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 倒不是作者寫得不好, 而是寫得太...看得太開了. 還沒看完書, 我就有一種感覺, Alain de Botton 如果不是在用這本書諷刺什麼, 就是一個討人厭的愛現鬼. (希望是前者) 一本326頁的書, 可以用一言以蔽之: 對, 這個社會現實勢利也不是一天二天了, 不過你也可以不在乎, 就像波希米亞文化否定中產階級價值觀一樣, 所以你要在乎要suffer 算你倒楣 !
 
如果經歷過有條件式的親情/友情/愛情, 或許知道我的意思. 你成績好, 我就愛你. 你比賽拿獎牌回來, 是, 我愛你. 你當模範生, 唸好學校, 我當然愛你. 你賺的錢是以前的二倍, Amanda 你最近變漂亮了. 你年收入數億, 親愛的我們結婚吧....  如果我一直都在金字塔的頂端, 就很難判斷周圍的愛是建立在什麼之上. 而有一天我跌下來了, 身邊的人態度表情變化之快, 會讓人以為他們全都是戲劇系的學生 (那些學生應該會抗議吧). 然後當我慢慢往上爬時, 當時那些看到裝不認識, 或是看我的眼神像看地鐵裡的老鼠的人, 又開始漸漸釋出善意, 甚至開始諂媚起來. 那...我又要用什麼態度對他們呢? 作者說得真好, "使人哭笑不得..."
 
我在台灣第一個老闆是一位在 Manhattan 執業的商業律師, 我大學剛畢業在他台灣投資的公司打工. 一直到我在 Philly 唸書還有和他聯絡. 記得在911 之後沒幾天, 搬到 LA 前, 去紐約找他吃飯, 他告訴了我一句話: "Amanda, 你現在一切都要忍耐, 因為忍耐是往上爬的必要條件之一. 但是等你有一定的地位之後, 不要以為就可以放鬆, 一定要謙虛..." 當時覺得他講的是廢話, 不過, 現在發現這位前老闆還真是了解我的個性和狀況.
 
我現在當然還是在忍耐的階段, 但是已經開始感受到哭笑不得的滋味了. 明明對他人的態度很感冒, 無論是鄙視或討好, 卻不得不時時提醒自己, 這只不過是人纇劣根性的其中一面, 而且又不是最壞的一面, 我一定要原諒他們. 雖然有時會被氣到說不出話, 但我要在乎要suffer 是自己的選擇, 算我倒楣 !
 
"忍無可忍, 重新再忍" 已經變成我的座右銘. 如果有一天我對著電腦大叫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 請拜託裝成沒聽到. 謝謝.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得諾貝爾獎有什麼關係, 反正大部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都不喜歡.
 
你是我15年前開始學日文的理由 (雖然已經忘了99%) 也是我度過討人厭後青春期的精神支柱之一,
 
你的書是我當年在網路上和朋友溝通的橋樑, 而那些朋友我從不後悔認識他們...
 
村上伯, 請繼續加油, 寫出更多感動人心的作品吧!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大約半年前在另一個地方寫了以下的靠妖文, 可是, 才半年的時間, 我好像有點想不起來我到底在難過什麼? 唉~~ 健忘或許是好事, 可是我也太誇張了吧!
 
這種對痛苦的驚人遺忘能力好像是在我高中時培養出來的. 怎麼培養的就不多談了. 然而在某方面來說, 對我的生活還真是有許多幫助. 被劈腿? 沒關係狂喝一頓之後還是一尾活龍; cheapo 老闆加薪4%? 罵十聲幹之後就開始想晚餐吃什麼; 遇到機車男? it's all right.  My new year resolution is to get as many dates as possible... 不知道是頭腦發育不健全, 還是聰明到自動啟動失憶裝置, 讓我自己可以高高興興地活下去. 不過之前是事情還記得但是其中的情緒大多都被抽掉了, 但這次是連事情都不記得, 說實在的我有一點緊張, 怎麼會搞成這樣??
 
 
莫名其妙的靠妖文如下: 還拿出三個捷克一個日本作家來陪襯我的"痛苦和失望"...我當時還真是不要臉!!


 
05/13/2006
以看似輕鬆的心情,去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和失望

說痛苦或許是有點誇張,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得不以裝成輕鬆的心情去面對的事. 說到這,就想起 Milan Kundera 和 Agota Kristof, 同樣的政治社會壓力,一樣的離鄉背景,Agota用冷酷自虐的筆調寫出看了讓我眼淚不斷的小說,好像是把自己的什麼寶貴的東西扭曲變形再忍住痛一刀刀切下來一樣. 而米老大卻用一貫輕盈的態度當成毒藥外面包著的糖衣.那 Ivan Klima 呢? 似乎是坦然接受邪惡的現實並努力地苦中做樂著.

但是,不管面對的態度是什麼,痛苦的來源依然存在.我不相信什麼輕鬆面對困境就比較容易解決的騙人鬼話,並不是臉上掛著微笑,心裡沉重的感覺就會消失,不在乎的表情,隱藏著一顆彈性疲乏的心.

不過和被政治迫害,花大半輩子流亡海外,結果終於回國之後,發現一切"像對不準的描圖紙,一點一點地錯開了"的世紀悲劇比起來,我的心不管是漏洞還是疲乏還是裂成二半,都像是廉價又可笑的悲劇一樣令人不屑一顧.

 
我除了健忘之外, 還會在頭腦中充塞一些無聊完全非重點的記憶. 小時候愛裝文藝少女, 尤其偏愛唸沒有圖字很小厚如磚頭鉛字印刷的書, 無論是姊姊的課本, 迎合市場的垃圾, 還是文學名著, 抓到就拿來啃. 可是因為年紀小理解力有限, 根本無法被作者的寫作動機和故事所感動, 反而記得一些零碎不重要的東西:
 
1. 在看完"愛在瘟疫蔓延時" 之後的數年 (小學五年級或六年級看的, 好像到大學之後才再看第二遍), 只記得女主角對茄子的痛恨, 認為這種紫色的蔬菜根本就是巫婆創造出來毒害人的鬼東西. 剛好我小時候也很討厭茄子, 但我家老爸兇殘無比," 你不如何如何我就揍死你" 是每天都會聽到的話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我有暴力傾向) 一邊吃痛恨的東西一邊忍住嘔吐的感覺就在我重殘的腦中, 和偉大的馬奎斯所創造出的世界名著連接了起來, 從此再也不想碰到這本書.
 
你以為我上大學, 再度仔細看了第二次之後, 馬奎斯的冤獄就會獲得平反嗎? Oh no no no~~~ 過了十幾年, 現在想到這本書, 第一個跳進我腦子的, 還. 是. 茄. 子.
 
2. 麥田捕手--不知為何我到高中才開始看這本描寫青少年的指標性著作. 因為我高中時酷愛練西洋劍成癮, 當年的窮學生才看第一章, 就對主角在在比賽前居然好膽把西洋劍校隊全隊的器材搞丟十分憤恨且不能諒解, 而且也很遺憾為什麼那個死小孩不是討人厭的建X中學西洋劍社的總務. 我還幻想如果他是我隊友, 要怎麼處罰他... 至於第一章之後的東西, 完. 全. 沒. 概. 念...
 
過了這麼多年, 重看了麥田捕手許多次, 現在想得起來的, 除了感嘆一大包西洋劍器材之外 (你知道那要多少錢嗎? 而且有很多台灣還買不到. 真是氣死人!!) 只有主角召妓的過程. 這樣, 有比較好嗎?
 
我想我也不用再舉其他的例子了. 到這裡不知如何結尾時, 本歐巴桑就只好用一個去年在internet 學到的符號, 來為發現我文藝少女夢徹底地破滅, 做一個最佳的註解.
 
囧rz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看完Stephen King "勿忘我" 的第一篇故事, 躺在床上時心裡有很多感想, 坐到電腦前就都不見了. 只是感覺作者寫這本書很努力, 不同於以往編出華麗故事結構的那一種努力, 而是想要證明什麼地將自己的想法, 人生觀, 對時間消逝的感嘆, 童年的回憶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 一口氣濃縮到這個故事中.

不過故事相同, 感受或許因人而異, 而這篇不知為何在某一點抓住了我的心, 或許是對現況無能為力的感覺, 或許是人的感情隨時間無可奈何的變化, 讓我回想起過去的一些片段: 陌生或熟悉的笑臉, 在擊劍場上血液衝擊血管末梢的震動, KTV冷氣中混雜的煙味, 鉛筆在微積分考卷上摩擦的聲音...

這時候, 村上聽風的歌有一句話跳進我的腦袋裡: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覺、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但是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ye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